2025,内容行业迎来了竞争更激烈的一年。内容创作在突飞猛进之外,还有更多的焦虑、迷茫并未被大众看到。
内容那么多,创作者也那么多,可观众的关注点,到底在哪里?
算法推荐让99%的创作者沦为“数据奴隶”,谁能破这个局?
热爱成为原罪,越是用心创作,越是落差满满?
AI日更300条 VS 人类周更3条,产能碾压下人类已经出局了吗?
到底是用时间、金钱做buff,还是用创意滚雪球?是坚守内容品质,还是放弃底线追逐流量?创作者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需要给出自己的选择。
新的一年,内容行业究竟还有多少疑问和挑战有待解决,不妨沉下心来与「克劳锐」一起寻找答案。
01全民皆知愈发困难新人创作者路在何方?
当前,虽然社交媒体的发达让新人有更多机会进入大众视野,但超头部创作者的地位愈发稳固,新人想要和前辈一样,成为全民皆知的大IP则难上加难。
如@李子柒 等超头部创作者,哪怕几年不发作品,大众对她依然满怀期待。去年,她凭借三支高质量作品强势回归,瞬间便引发全民热议,影响力丝毫不输往昔。
图片源自@李子柒 微博
@手工~耿 停更将近5个月,可依旧能凭借一直以来精益求精、从不敷衍的作品,在停更期间收获粉丝们的理解与祝福。
图片源自@手工~耿 快手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新生创作者哪怕已经拥有了不错的内容和稳定的数据,但受限于时间、空间的挤压,却很难再复刻@李子柒、@手工~耿 的成功,成为全民皆知、深入人心的IP。
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他们不仅要不断学习、进化,更要在定位上有所选择。
比如,是将品质放在首位,精雕细琢每一条作品?还是以用户需求为先,增加作品产出数量,提高在用户面前的曝光频率?
或许过去两年虽然全民皆知的IP没有增加多少,但各大平台的中腰部创作者却得到了蓬勃发展。
从去年年底开始,克劳锐专注报道了大量“金腰带”作者。
比如,@热月是我!创作的100余条作品中,90%都是爆款,「弥补遗憾」系列视频,更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瞬间。如今,她在抖音这一个平台就收获了近600万粉丝,正从腰部创作者向头部迈进。
图片源于@热月是我!抖音
靠剧情演绎成功出圈的@陈星越,用贴近生活、真诚、有趣的内容,凭借长期坚持日更的勤奋,赢得了众多粉丝的热爱,在小红书一年涨粉超过50万。
图片源于@陈星越 小红书
仔细想想,能成为头部的创作者,哪个不是凭借扎实的作品,日积月累才获得了如今的名气?
正所谓“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她们成功没有捷径,靠的就是这一条条优质作品的积累。
02用户注意力消亡算法才是真上帝?
过去一年,@郭有才、@发型师晓华 等人物的突然爆火,让爆款的产生规律变得更加难以捉摸,更让创作者们陷入流量困境。
图片源自@发型师晓华 抖音
虽说坚持创作的黄金定律,用心、花时间打磨作品,依然能够产出优质内容,但频繁出现的、毫无规律可循的 “泼天流量”,还是让许多坚守内容品质的创作者备受打击。
精心策划的优质内容,有时候甚至比不上素人偶然间的一次 “运气爆发”。这让部分创作者们陷入了两难的抉择:是继续投入时间和精力,用创意打造优质内容;还是紧跟热点,追逐流量。
如果我们说:“所谓算法,其实也是一种方法”,你会相信吗?其实在任何行业,都存在运气成分,但这绝不是我们陷入 “赌徒理论” 的理由。
我们只看到了@郭有才 一朝爆火,却鲜有人记得他在爆火之前,在菏泽火车站驻唱了多久。
不可否认,他的个人经历、歌曲选择、直播场景,都是他走红的因素。再加上他爆火后形象和口碑的维护,也绝不是一般创作者能达到的。
图片源自@郭有才 抖音
与随机 “泼天流量”、算法推荐相对的,则是创作者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成本和难度越来越高。
随着用户关注点的转移,越来越多的营销号在用刺激、诱惑。夸张的内容吸引流量。或许这类视频确实有不错的流量,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户不喜欢节奏缓慢、内容丰富,甚至时长几小时的优质内容。
比如,@影视飓风 每条作品时长都在十几二十分钟,可他们并不需要夸张的噱头,依旧可以凭借精良的内容获赞无数、弹幕刷屏。
图片源自@影视飓风 B站
@米三汉 450分钟的《红楼梦》深度解读,也能吸引了万千用户围观,单条视频点赞竟然能高达1200万。
[免责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创来源;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如存在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98879136@qq.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非原创标注的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炎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