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项清华大学科技成果亮相成都,政产研协同成果转化基地揭牌

行业资讯· 2025-03-30 09:55:03

“创新之花”在蓉结出“产业之果”

在每年的“清华-四川”科技成果对接会上,“清华系”科技创新成果的集中发布,都是当日的“重头戏”。现场,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了包括“复杂环境长大水工隧洞整体安全稳定控制关键技术”“半开放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系统”等在内的十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涵盖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型储能、智能电网、能源交叉融合等创新应用场景。

此次集中发布的前沿科技成果,均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于解决行业痛点和技术瓶颈。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已有多个创新项目在成都进行了示范应用与转化。

以研究院能源消费智能化研究所所长高浪团队所牵头主导的“低碳综合能源智能仿真规划系统”项目为例,“该系统可以实现‘风光储电氢冷热’多能协同规划,支持多维敏感性分析及现金流自动生成,提升经济性评估精度。”高浪介绍道,该系统已在入选四川省首批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的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以及多个省级电网及能源企业先行先试,撬动低碳项目投资逾4000万元,有效推动园区、企业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同时,此次活动还聚焦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及自动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化工、电子信息、绿色环保、新材料新工艺、科教文化等领域,发布了127项清华大学科技成果。

多个院企院系项目签约,按下转化加速键

现场,由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四川天府新区、能源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的“政产研协同成果转化基地”正式揭牌。这个以“转化”命名的基地,将通过技术协同、场景共建加速产业集聚,带动相关产业链及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政产研协同成果转化基地已正式启动,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按照专业方向和产业链,联合各方创新主体,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在现场,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向科技企业抛出“橄榄枝”,希望汇聚合力,共同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自2016年落地成都以来,研究院见证了城市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刘毅也分享了自己近年来在成都工作、生活的体会。“我们赶上了成都科学城加快建设的十年,科技研发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很大,成都这座活力之城对年轻人才极具吸引力,兴隆湖周边的基础设施配套也越来越好。”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城市创新环境,研究院团队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如今500多人的规模。

同时,除了研究院发布的重大科技成果外,现场还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包括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与天府清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作的4个院企项目,以及2个院系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落地转化。

近30个创新项目集中路演

在3月29日下午举行的“科创天府·智汇蓉城”创新项目供需对接沙龙上,分设“能源科



文章链接: http://www.huangxinwei.com/aizixun/7945.html Chat AI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线使用

[免责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创来源;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如存在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98879136@qq.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非原创标注的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炎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