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前,互联网新势力还在努力重构行业格局,成功实现逆市大增的拼多多、字节跳动一度风靡全球市场,彼时老玩家腾讯、阿里还在奋力寻求新增量市场。
一年之后,AI正式成为众多互联网科技企业竞技的新阵地,一切从零开始。日前,以阿里、腾讯为首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在公布最新年度业绩报时,都有一个共同点,也是市场翘首以盼的核心点:重金投入AI领域。
包括科技大佬华为,其常务董事汪涛也公开表示,为了迎接加速到来的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公司将全面推进全面智能化(AllIntelligence)战略。
而继它们之后,作为新一代头部内容社区与社交平台,快手日前公布的年度财务报表里,也用了很大一部分篇幅来介绍其AI布局以及实力,以此着重强调快手未来的成长方向。对此,甚至有自媒体戏称“这不是财报会,这是可灵AI发布会。”
显然,AI将是互联网赛道,乃至科技圈格局重塑、规则重制的核心,这一点已然初步形成了产业共识。
产业达成共识的背后,不少资本势力也在寻寻觅觅,挖掘投资新机遇。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忆东“随着AI技术逐步落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民企龙头公司的成长性将会恢复;他们的估值也会从过去四年的向下崩塌转为向上重塑。”
曾经的短视频时代先行者,快手能否以可灵AI为梯,重新攀回上市初期创下的高点吗?
短视频龙头,入局AI赛道的两重必要性
在互联网行业增长趋缓、流量红利见顶的大背景下,短视频巨头快手入局AI赛道有其必要性,当然也有基因优势。
不日前,快手以一份营收利润双增的成绩单,试图回应市场对其增长韧性的质疑。全年总营收1269亿元,同比增长11.8%;经调整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大增72.5%。
看似亮眼的财报发布后,快手股价却继续陷入回调中。3月25日业绩披露次日,股价盘中一度跌超5%。这种“增收不增价”的背后,既有短期借利好兑现的意思,也有部分是投资者对快手主站业务降速的担忧。
从财务数据看,快手盈利能力提升显著。毛利率从50.6%提升至54.6%,经营利润率翻倍至12%,降本增效成效显著;全年公司经营利润激增137.7%至152.9亿元。
但同大多互联网服务企业类似,营收增速放缓成为快手的硬伤,当然这本质上就是互联网流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后的一种集体表现。
财报显示,24Q4单季快手营收354亿元,同比仅增8.7%,低于市场预期的1272.4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核心增长引擎出现分化:广告收入占比57%,同比增20.1%,但增速较2023年的23%放缓;电商GMV虽破1.39万亿,增速却从2023年的28%降至17.3%;与此同时,用户增长显疲态,第四季度日活用户同比增4.8%,增速也较23Q1的8.3%放缓近一半;且环比也降了1.6%,减少了700万户。
行业用户规模接近天花板,增量红利消退,迫使快手转向存量精细化运营。这也就构成了快手加速推进AI布局的第一重必要性。
另一重必要性则在于AI技术迭代正在重塑内容生产、分发与商业变现逻辑。而当这一切已经明牌时,作为典型的内容服务平台,不玩就意味着未来的落后。
目前包括海外的YouTube、Snapchat、Netflix、Spotify、Reddit、Pinterest等,国内的B站、腾讯、抖音等都是热门的AI商业化应用玩家。更何况,其中已有不少玩家成功验证了AI技术重驱短视频与社交媒体内生增长力的可行性,譬如先后与谷歌、OpenAI达成合作的知识问答平台Reddit。
同为互联网基因服务平台,财报电话会议中快手CEO程一笑指出,“作为一家中国和全球领先的内容社区和社交平台,快手正站在AI技术与视频大模型重塑产业格局的关键节点,AI不仅是效率提升工具,更是驱动平台在流量增长的同时,创造更多商业生态价值的核心引擎。”
可灵AI要再造短视频“快手奇迹”?
可灵AI当前取得阶段性优势的结果也给了快手不少底气。
去年第四季度可灵AI独立App正式上线,为全球用户提供网页端和独立App多个入口选择。
优秀的产品力下,借助此前构筑的良好内容生态,自开始商业化至今年2月,可灵AI累计收入已超1亿元,成为了国内商业化第一的视频大模型,商业化变现呈现稳步加速的趋势。
而为了实现这一步,去年6月推出可灵1.0版本后,仅半年内快手完成近20次技术迭代升级,目前最新的1.6版已在物理规律模拟、人物表情捕捉和语义理解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图:截自可灵AI 1.6模型概念宣传片
这种快速迭代能力得益于快手的技术积累:其自研的DiT架构结合flow模型基座,通过分布式训练集群和算子优化,将硬件利用率提升40%,并创新式采用分阶段训练策略,初期用海量数据强化概念理解,后期用高质量数据打磨细节。
全年快手研发投入达122亿元,占收入9.6%,与上一年基本持平,重点投向视频生成和智能推荐。
除去这部分直观收入外,可灵AI的技术突破还直接反哺平台生态:电商场景中,AI生成的商品展示素材转化率提升20%,带动泛货架GMV占比达30%;广告业务方面,可灵驱动的eCPM提升高单位数,助力线上营销收入增长20.1%至724亿元。程一笑在电话会议中强调,可灵AI已形成“创作工具-内容生态-商业变现”的闭环,未来将探索更多元的变现模式,包括企业级定制服务和海外市场拓展。
整体可灵AI配套推出了“C端+B端”两线并进的商业化策略:C端推出会员付费模式,首月19元的低价策略吸引用户,续费率超40%;B端则通过API接口向电商、影视、广告等行业输出技术能力,目前已与包括小米、亚马逊云科技、Freepik、蓝色光标等数千家海内外企业客户在API订阅上达成合作。
[免责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创来源;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如存在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98879136@qq.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非原创标注的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炎黄立场。